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阿特巴赫在其论著中谈及大学的中心与边缘概念,而在当前社会,各种名目的大学排行榜甚嚣尘上。中心与边缘不过是一个价值的判断而非一个事实的判断。由边缘移向中心的前提是对这个中心的认可,其中包含了一个价值的量度,事实上当边缘与中心的区分成为一个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的时候,由边缘移向中心也变得没有意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学未必就是一所真正的好的大学。所谓的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学并不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对于什么是好的大学,我们应有自己的标准和判断,并为之付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大学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责任与问责作为管理的必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却被漠视了。文章揭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责任缺失的现状,以期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问题上做出有益的探索。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责任问题具体表现为:质量主体模糊、管理主体错位、责任主体缺失。它们是造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责任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教师资格"国考"制度全面实施。它揭开了师范生培养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将基于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加以不断改革和完善。在此背景下,师范生培养需要重塑核心目标、践行价值追求。师范生培养的核心目标及其具体表征是师范生专业素养结构框架,它既是师范生培养工作努力寻求实现的状态,又指导着培养过程系列活动的开展。师范生培养还应践行价值追求,厘清师范价值属性、培育师范价值硬核并成为引领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机制是多方参与、全面合作的系统,其中,社会主导的监督机制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我国,尽管受到多方面条件的约束和体制的限制,建立完善的社会主导的监督机制依然代表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应该努力的基本方向。从监督的形式看,社会监督主要包括:制度化的组织监督、参与性的过程监督以及舆论式的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6.
大学自律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应然选择,唯有大学自律的形成,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学自律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同行互律机制建设,自治管理机制建设以及自律文化与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高校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