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蒲殿俊是四川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一生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08年。其特点是由旧式文人转变为资产阶级新式知识分子,形成立宪思想,为他以后在四川的活动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时期,从1909年到1911年。其特点是,正式登上四川政治舞台,积极从事立宪活动,领导四川保路运动,出任大汉四川军政府第一任都督,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这是蒲殿俊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第三个时期,从“成都兵变”到他去世。其特点是,他虽然脱离了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但并没有放弃救国救民的理想,以一个文化人的姿态活跃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本文限于篇幅,主要论及他第二个时期的活动,即蒲殿俊与四川辛亥革命。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以1895年“公车上书”为标志,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四川,1897年重庆出现了鼓吹变法图强的《渝报》次年春,“蜀学会”和《蜀学报》又在成都诞生。然而,1898年的“戊戌政变”扼杀了百日维新。“蜀学会”和《蜀学报》随之从历史舞台上消隐。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并没有被扑灭,相反,它依然在四川思想界传播和发展着。黄英所著《筹蜀篇》,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四川维新思想传播和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蒲殿俊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蒲殿俊字伯英(亦作沚庵),笔名止水,1875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他早年参加宋育仁等人创办的“蜀学会”,接受维新思想熏陶;1904年留学日本,进东京梅津政法大学学习政法,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受康、梁影响,形成立宪思想。辛亥革命时期,蒲殿俊是四川立宪派的主要代表。1909年,他“因久有文名,又复通晓新政,为川人所推崇”,被选为四川省咨议局议长;1911年6月,被推举为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成为蓬勃兴起的四川保路运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