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老干部大学办学六年多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目前学校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开办教学班23个,学员900多人次。2005年被市老干部局评为长沙市先进老干部大学,2007年又被省老干部局、省老年教育研究会评为湖南省示范性老年大学。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  相似文献   
2.
你们见过刚出生的兔宝宝吗?以前我也没见过。不过,前几天我倒是见了一回。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鼓励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引导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世界,注重实验的有效性,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进行主动探究。一、实验之前明晰方案俗语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设计方案是内隐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外显的动手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4.
正课型即课的类型简称,是对不同的课进行分类研究,按照某种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科学课中经常分为观察课、实验课、阅读课、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讨论课等。目前,小学课堂尤其是科学课堂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呼声不绝于耳,课堂放眼皆是。尤其是公开课,无论是教者,还是听评课的教师,脑海中闪现的多是"实验探究"是否合理,是否循序渐进,是否有效,已经很少能够听到观察课、阅读课、讨论课等课型的交流研讨了。其实,传统的观察课、阅读课、技术课、讨论课等课型,仍有其实现运用的  相似文献   
5.
余淑霞 《教师》2013,(12):85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1.精心呵护,唤起学生的科学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