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迅与徐讦都是肩负启蒙使命的作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相同的启蒙目的。鲁迅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走”,进而进发的是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因而他要彻底改造这不合理的社会进而达到改造人性,是一种融合了文化、社会、政治、思想等话语的综合启蒙。而徐讦则更多的是站在普通的、共通的人性和个人的立场上,主张从人性的深处着手,剔除人性的痼疾。鲁迅以对抗的方式进行启蒙,而徐讦则以更加宽容的方式进行启蒙。他们采用不同的启蒙策略,达到了共同的启蒙目的。  相似文献   
2.
国统区小说是在四十年代文学的大背景下产生并繁衍开来的。对于四十年代文学,学术界历来评价不高。有的以“凋零期”指称,以为八年抗战,物质条件的匮乏和断绝,使文学创作活动根本无法维持,  相似文献   
3.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5.
近三十年来诗歌史写作进入了比较活跃的时期,先后有各类诗歌史专著出版,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诗歌史写作.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史著作,可以了解近三十年来诗歌研究与诗歌史写作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訏小说打破了各种文体之间的壁垒,扩大了文体的张力,真正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互渗互融,互利互惠。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訏小说的文体渗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意义重大。它不但继承了“五四”以来已有的文体渗透传统和经验,而且将文体渗透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成功的文体渗透经验,必将成为后世小说发展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文体是作家个性的外化,是作家的文体意识在创作中的一种表现。徐訏小说打破了各种文体之间的壁垒,扩大文体的张力,真正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互渗、互融、互利、互惠,为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徐訏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不可替代性成就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说《盲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经典作品,现代传奇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其奇异性主要表现在:对奇异人物的塑造,距离美的设置,对传统与古典的突破三个方面。其模糊性表现在:时间模糊,人物模糊,环境模糊,作者所塑造的世界的模糊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