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对软件蓝领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实施三模块结构的培养模式多年来,我们大学培养的软件人才,缺乏软件工程意识,缺乏软件商品化意识,过分强调学术,导致这类人才不能在软件产品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在我国软件开发中,编程和应用人员过多地使用本科以上的技术人员,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软件蓝领为目标的学校,根据实际,我们可以采用“软件技术基础 软件职业方向(包括职业认证) 人文与科技素质”三模块结构的培养模式。软件技术基础是全院必修的课程,不论学生毕业后从事哪个方向的与软件相关的职业,都必须要牢牢地掌握软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迅猛发展,基于World Wide Web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新的技术不断涌现,Web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基于Web的数据库方面的应用,更是普遍地被开发者和用户所采用。本文讨论了WEB应用方面的多种技术:如CGI、API、Active Server Pages和ActiveX等技术。并就系统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个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与综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其它子系统的关系。同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应有不同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标准和做法,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在2001年建校伊始就开始了对课程和教学的全面探索。本文即是对该校课程理念与实践进行剖析和概括,展示一个现实的高职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新体系。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应有不同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标准和做法,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在2001年建校伊始就开始了对课程和教学的全面探索。对该校课程理念与实践进行剖析和概括,展示一个现实的高职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新体系。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出发,秉承技术核心而非学科中心的课程知识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运用逆向设计法,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层次—模块”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是目前高等院校改革的热点话题,许多研究者作了不少有意义的尝试,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看法。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入研究,以便澄清概念,明确改革方向,真正地使学分制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什么是学分制  相似文献   
8.
教学质量观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如果仅从教育界内部来看,成效还是很显著的。但是,有些很重要的问题尚未触及,更不要说真正得到解决。本文议及的几个问题即在此列。兹提出来与海内专家共同研讨。(-)80年代以来,中外(特别是中美)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水平高于西方,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中西方相差无几;而研究生教育,则中不如西,美国的硕士、博士生培养质量比我们高,几乎已成定论。究竟怎样分析评价中美教育,这里存在一个"教学质量观"的问题。客观地说,中美教育,各有长短。上述对中外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学质量的比…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人才模式的思考浙江大学俞瑞钊,庄华洁在人才竞争将成为各国实力竞争核心问题的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思考一下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麻省理工学院现任校长CharlesVest最近在“我们的革命,一文中指出:“工程教育必须更密切地回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