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法要服从于学生的学法,备学法应先于备教法。这是因为:第一,学生的原有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教育学中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对学  相似文献   
2.
“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本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的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是教与学这两个方面不协调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可分为课内离教和课外离教。课内离教,主要指学生不专心听课,直接偏离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外离教,是指学生不认真实践课内教师所给予的知识,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两种“离教现象”是相互渗透着的。前者不及时限制,必然向后者转化;  相似文献   
3.
上学年,我担任初三年级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和该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个班级的学生,属于缺少学习内驱力型的学生占多数。这些差生,智力正常,有个别可称得上比较聪明。但长期来,不懂为什么而学,没有学习上积极性,得过且过,糊里糊涂地混;作业不做,上课不专心,离教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每况愈下,知识缺陷也日益增加,便成为学习上的差生。接班后的起始阶段,如何诱导差生迅速转化,我从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状况、抓学习动机等方面作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外在控制型的“整章齐下、分段疏导”教学法实验进行了近10年。实验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为第一阶段。以所教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所教的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从初一至初三一个循环的对照实验。1987年9月至1992年7月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初步取得经验的前提下,主要在初三年级进行该教法的可行性实验。以上两个阶段都在生源较差的闵行四中进行的。1992年9月至  相似文献   
5.
在非重点的初级中学中,存在着数量不少的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对这些困难学生的帮助、教育、转化是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长期在这类学校中任教,因而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教学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教育理论工作者认为,在学校的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和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