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一堂政治课,有一个好的开头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这也是对高效课堂的一个最基本的诠释。对课的开头,教师都能精心设计,但对课的结尾,往往会被一些教师所忽视。我校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完整、更高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提出一定要利用好课堂结尾的三分钟,对课堂进行总结提升。精心设计一个有余味的结尾,不仅能起巩固复习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的解读,挖掘出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这一科学思想,进而让它和诠释学进行一次伙伴的对话,阐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在理解问题上的优越性;同时,以历史辩证法为指导,以对话为桥梁,尝试对马克思本人的文本解读方法做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有效教学作为新课改对思想政治课堂的一种要求,虽已提出多年,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本文主要以思想政治试卷讲评课为例,从四个维度探寻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是中学政治课程标准中的确定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笔者认为中学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哲学教学去培育当代中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从而实现新课标所强调的正确价值引领。本文从三个视角阐释了如何在中学哲学教学中培育科学精神:一、绝知此事要躬行:塑造学生的求实品质;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涵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三、青出于蓝胜于蓝:引导学生的创新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科学地阐述了历史辩证法这一思想。本文安排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解释学进行一次伙伴对话,从中得到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相比较的优势。然后以历史辩证法为指导,以对话为桥梁,尝试了通往马克思的哲学文本解读方法之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