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联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内容、形式和风格姹紫嫣红,异采竞发,蔚为大观。其中有一类动物名称联语,机巧隽永,妙趣横生。燕雀自夸能识凤;蜘蛛虽巧不如蚕。这一咏物格言联,将“燕雀”与“凤”,“蜘蛛”与“蚕”进行对比,孰优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朝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著名史学家。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历任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谏院题名记》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司马光在宋仁宗末年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这篇文章是他在这时期写的。谏院,执掌谏诤的机关;题名,将已往谏官的名字题刻于石上。文中指出题名是为了使后世的人给以评论,以督促谏官要公而忘私,正而不阿,立论正大,示戒鲜明。第一段涉古论今,极言谏官责任之重大。“古者谏无官”,从上至下,由官到民,均可进谏,其职不专,其责  相似文献   
3.
盛夏时节,身穿五颜六色T恤的人随处可见。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T恤就开始风靡美国了。到1990年,全美国竟售出T恤10亿多件。 但有关T恤的起源却众说纷纭。有人讲,早些时候英国水手受命将内衣加上短袖遮掩腋毛,以避免皇室人员视察时瞧见显得不雅。这便是T恤的雏形;又有人说十七世纪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卸茶的  相似文献   
4.
元硕 《语文知识》2002,(4):44-45
在一般情况下,暗喻是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的。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暗喻以省去比喻词的简略形式出现,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修辞作用。这类比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并列式。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短语或平行句式,把本体和喻体并列在一起。例如:  相似文献   
5.
以书、画、诗“三绝”著称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如木三分骂亦精。这副对联含意深远,耐人寻味,它以作者独有的深刻和幽默,表明了一个严肃的真理:那些不痛不痒的溢美言辞,对艺术毫无裨益;那些深中肯綮的尖锐批评,能够使艺术更臻完美。不仅艺术如此,推而广之,做人处世,莫不皆然。孔老夫子很懂得个中奥妙,他曾说“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看来他是不喜欢“赞”而甘于挨“骂”的。要做到拒绝无益的“赞”和欢迎精到的“骂”。并非一年两年之功,而要有一个长时间的思想修养过程,正如孔老夫子说自己“六十而耳顺”,这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话,也说明一个人要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