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就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关修辞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修辞不仅仅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问题,而应该是对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和创新的问题;语言没有阶级性,修辞的技巧也没有阶级性,应向一切有成就的人物学习,而不仅仅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修辞与逻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修辞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换个名称,换个说法”并不都是“借代”;“对偶”也不是“对对子”。  相似文献   
2.
摹腔刍议     
在对话或者论辩性的文章中,人们常常在某个恰当的时候,巧妙地接过对方的话茬故意摹仿对方的口吻和语气,字面上完全重复或略微改动对方的语句,把对方本来用于批评、教训、揶揄、嘲讽、挖苦或者斥责别人的言语反转来嘲弄、回击对方,以取得反唇相讥的效果。这种修辞方法,与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论及的“仿拟”所包括的“拟句”和“仿调”有点相似而实则不同,在此,暂且称之为“摹腔”。例如:①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发生以后,当时的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陈源著文辱骂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他以十分恶毒的口吻写道:“打!打!宣战!宣战!这样的中国人,呸!”陈源的行径激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概,鲁迅先生撰文《并非闲话》(二)予以反击.在  相似文献   
3.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本”)是大专院校广泛采用的教材之一,某些省、区也把它作为高等自学考试现代汉语的指定用书,其地位即此可见一斑。一九八八年该书经修订重印后质量进一步提高。然而,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对任何一本教材,无论读者编者总是望其百炼千锤,精益求精。本着这种精神,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就该教材修辞部份的某些内容提出商榷性的意见和建议。文题既是点评,笔触当不涉及总体构架,论法也自然是随遇而谈,碰到的问题亦大小不弃,并  相似文献   
4.
论语境调控     
传统的观点认为:适应语境是修辞的基本原则。本文则提出:完整的语境包括修辞活动完成后所生成的话语。用话语去“适应”包含它自身在内的“语境”,这在逻辑上似乎不太严密。修辞活动完成后所生成的话语,不仅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决定语境的性质起着直接、巨大的作用。语言表达并非以让对方听懂为唯一目的,它除了考虑交际的目的以外,还常常追求各种各样的情趣和风格。故此,在形成这些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情趣的过程中,用“适应语境”的说法似乎不能表达人们那种刻意追求语言艺术的主动性和执著性,而用“调控语境”的说法则更能反映说写者在修辞活动中对自己预期目标的精心追求,也更能真实准确地表明说定者的主观能动的操作过程及所需的语言功力。  相似文献   
5.
“即”字在甲骨文中 ,左边表示的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 ,右边是一个正面对着它跪坐的人 ,表示正准备吃东西。“即”是一个会意字 ,本义是靠近去吃东西。后来 ,逐渐引申出“靠近”、“当前”、“就是”、“即使”等意义。“既”字左边的偏旁与“即”字的完全相同 ,也是表示食具 ;右边则是一个背向食器张着大口的人 ,表示吃的动作已完成 ,将要离去。“既”也是会意字 ,本义是“已经吃完” ,后来 ,逐渐引申出“尽”、“已经”等意义。从本义上看 ,“即”和“既”正好是去向相反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复句的关联词语中 ,有一对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教…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和信息传递的视角探讨双关语的构成及特点;对双关语两重含意的由来和理解提出个人髂若干见解;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双关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7.
“刍议”莫作“诌议”刍议 ,《辞海》的注释是 :“犹刍言 ,刍尧者之言。”意思是割草打柴之人的言论 ,常用作自己言论的谦词。《辞源》的注释是 :“草野之人的言论。犹刍言。对人陈述意见的谦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谦辞 ,指自己的议论。”人们写文章时 ,常以《XwXw刍议》为题 ,用意在于表示自己发表的言论粗浅 ,是自谦之辞。但有的人不太注意 ,把“刍议”写成了“诌议”。例如 :《政府职能定位和财政体制改革诌议》( 2 0 0 3年第 2期《计划与市场探索》第一篇文章标题 )上例中的“诌议”显然为“刍议”之误。诌 ,《辞源》的注…  相似文献   
8.
“以飨”误为“以餍”——文海剔疵之四@凌步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语言表达“第三层次”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达意”、“传情”和“示文”分别为语言表达的三个层次的观点,并对“示文”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提出了较为系统而新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成语“不可理喻”的意思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之明白” ,常用于形容某人态度蛮横 ,不讲道理。它与“不可理解”仅有一字之差 ,二者之间意思不同 ,用法也有异。稍有不慎 ,就可能用错。例如 :业主们对开发商的这种做法感到不可理喻 ,这时 ,在消协的调解下 ,开发商提出了同意对裂缝进行修补的办法 ,但业主们认为开发商缺乏诚意。(《柳州广播电视报》2 0 0 3年 2月 2 6日第 3版 :《盛庭苑业主双倍索赔案下周开庭》)上例中的“不可理喻”应当改为“不可理解”。因为 ,“不可理喻”的陈述或指称的对象只能是人。世界上只有人才存在着可不可以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