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4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究竟到过零陵没有?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零陵师专学报》1983年第二期发表了雨康《李白是否到过零陵》一文,1984年第一期又发表了龙震球《李白未至零陵辨》一文,进行了讨论.惜原文未见,未详其说.李曼农《李白天宝后期江夏零陵之行考辨》(载《李白研究论丛》)则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3.
我曾经论证:(一)李白隐居读书之“岷山之阳”指青城山;(二)杜甫《不见》有“匡山读书处”之句,匡山即庐山;(三)李白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戴天山乃青城群峰之一“成都戴天山”;(四)所谓《别匡山》诗决非李白作品.前两个问题前人多已论及,而我则进行了详细论证.第三个问题是我率先提出并加以论证的.对第四个问题的探究旨在辨别真伪,防止谬种流传.详见我的《李白与青城山》、《杜诗<不见>辨疑》、《“匡山读书处”与<别匡山>诗析疑》、《李白为什么要隐读于青城山》等文.在此期间,蒋志先生发表了《李白未隐青城辨》,后改作《<李白与青城山>质疑》重新发表,后又写《李白与大匡山》自署’中国李白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后改作《岷山之阳·戴天山·匡山——李白隐居读书处》发表.这几篇“蒋文”都对我的某些学术观点进行了辩驳.我认为,欲论证李、杜作品中某些词句的涵义,特别是涉及他们行踪的某些地名的指向,当以发掘和运用唐代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是对刘恺《“李白在万县”问题之我见》(载本刊1996年第2期)一文的答辩。文章主要就李白长流夜郎途中是否到过万州、涪州和渝州并留有作品这一问题摆证据。述观点,发表不同意见。作者不同意前人“巫山遇赦”之说,对李白的有关作品进行了新的探究,得出了“渝州遇赦”的结论。作者认为,李白三到万州南浦县(今万县市)并留有作品这一事实是难以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7.
课堂游戏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扮演一回残疾人,让大家体会一下残疾人的难处,同学们感到很有意思。游戏开始了,一个男同学自告奋勇,第一个演残疾人。姚老师要他演只用一只手穿衣服、脱衣服的残疾人。他身穿有纽扣的牛仔衣,单手解扣子时,动作又慢又别扭,弄了好一会儿才解开。一只手怎么脱衣服?他又用另一只手去扯,“犯规了!”有同学喊道。“真麻烦!”他眉毛都皱到了一起。情急之下,他用穿着袖子的那只手把前襟拉开到肩膀下面一点,站在地上使劲地跳,一边的衣服渐渐脱开了;照这种方法,另一边很快也脱掉了。接下来得把衣服穿好,他先把衣服搭在肩上…  相似文献   
8.
未来观鸟记     
石油、天然气、森林、淡水等资源已被消耗殆尽,以太阳能、核反应、电子、航天、材料、生物、海洋工程为依托的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人类变本加厉地控制着大自然,地球差点被人们彻底“征服”了———这是“时光隧道”把我们带进的2080年的高科技时代。一天下午,一位老者在城郊的最后一棵树下休息。突然,他仿佛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他猛地想起了什么,立刻尖叫了起来:“鸟,是鸟!我要告诉全市人民,鸟又回来了!”老人马上给新闻媒体打去电话。消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迅速传播开来。第二天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朝着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9.
一天,五(3)班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做早操,突然,一件神秘的东西倏地从天上落了下来。有同学叫了起来:“快看!好像有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骑在一把扫帚上面,这是从哪儿来的呀?”“HarryPotter,IamHarryPotter.AndlcomefromEngland.”男孩放慢节奏,一字一句地重复着。“是英国人,叫哈利·波特!”“哇塞,简直和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他骑上扫帚真的能飞?”“不会是木偶人吧?”是梦游还是幻觉?大伙使劲揉揉眼,掐掐皮肤,感到十分惊讶。“用手摸摸吧!”果然不假,真是轰动全球、如雷贯耳的哈利·波特!“教我魔法吧!”“让我学蛇语吧!”“用一下你…  相似文献   
10.
?4688,永乐大典:4094,《永乐大典》:2101,元丰:1726,金刻本:878,王震:844,《元丰类稿》:673,点校本:637,天禄琳琅:619,《宋史》:390,曾巩诗:388,少师:341,《曾巩集》:331,《宋诗纪事》:285,《全宋诗》:282,侍郎:267,鉴湖:255,《四部丛刊》:255,蔡州:229[1] 江蓝生.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A].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A].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