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悦斌 《师道》2002,(7):50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和日本,出现过两部书名完全相同的著作,这就是中国张之洞的《劝学篇》和日本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两部著作的目的都是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背景下指示本国的发展方向,但是旨趣却大不相同,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薛福成的出使日记内容丰富 ,颇具学人特色。其日记学人特色的第一个体现是有选择地收集、记录资料 ,第二个体现是记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个体现是将感想发为议论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文辞的优美洗练。薛福成的日记之所以有鲜明的学人特色 ,在于其所受的教育和早期经历使其具有浓重的学人气质 ,而其日记内容的进步性则是他强烈的爱国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与清朝前期相比,晚清时期对弱势群体("鳏寡孤独及废疾之无告者")的社会救助出现了若干新特点.救助主体上,民办社会救助事业的势头超过官办社会救助事业,同时增加了外国教会这一新的因素.救助方式上,由单纯的"养"转向"养"、"教"、"工"并举,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薛福成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中外关系史上,清政府接受近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薛福成在其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少有的开明官员,他掌握国际法知识和熟知国际惯例,在中法战争期间,以及在他所经办的其他中外交涉活动中,力求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办事,援引国际条约中于我有利的一面,开展有理有力的外交斗争,维护自己国家的权益。当然,国际法并非万能,外交往往是以实力做后盾的,这一点薛福成也清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