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中英雄形象、一“笑”一“问”和词人人生困境的对比解读,发现苏词追比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将才周瑜,流露出风流自赏、心忧天下的文士情怀。辛词追慕孙权与刘裕两位帝王,表现出不满于现实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态度,流露出英雄末路的悲凉。而两首词在一“笑”一“问”中体现了中国文人“叹老嗟卑”的心态以及年老无为的生命隐忧。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苏轼选择了对生命的自我“放逐”与释然。辛弃疾却在失意人生中依然坚守爱国热情与理想信念,带着家仇国恨的沉重枷锁。苏辛二人不同的选择反映的是词人丰盈的生命本身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刘朝群 《四川教育》2022,(12):41-4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以“人文主题为核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为驱动”两条线索来组织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将学生引入深度阅读与写作,使学生学有所获,实现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