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毓凤 《江西教育》2002,(24):28-28
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课堂教学中的暗示,是指课堂教学环境、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它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环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的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注意、想象和创造力,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