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历史美育认为,“情理交融”是教学中的最佳境界。因为在这样的境界中,学生能在倾心赏美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接受史学、美学与哲学的教育,从而使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育于审美之中。要创造一个“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教师的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猛增,知识横向联系日益增多,时代需要大批知识面较宽、迁移能力较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拓型人才。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依据这一要求进行改革。运用迁移规律改进课堂教学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常见的,动作技能、知识、情感和态度都可以迁移。这里所讨论的迁移仅限于知识方面。就迁移的结果而言,可分正迁移、负迁移。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叫负迁移。就迁移的内容而言,可分垂直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是指同一学科前后学习之间的影响;水平迁移是指不同学科学习之间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发挥垂直迁移规律作用,同时也要充分  相似文献   
3.
说“设疑”     
为了使课上得具体生动、妙趣横生,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设疑”。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地设置“疑点”。“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回答。而是设法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