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数字人文充分整合了数字科技和人文社会的要素,具备跨越学科和资源整合的知识特征,对当今各学科各领域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数字人文的学理回顾可知,在基础教育阶段,虚拟博物展示不仅可能应用于项目化学习,而且还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习者获得创造性的问题解决.随着项目化学习的日益频繁和多样化,学习者需要以多样化的方式体验文...  相似文献   
2.
当1901年坎普·吉利为自己发明的安全剃须刀申请了专利时,他只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可能并不知道他手中的剃须刀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胡须于男人,不仅仅是一刮了之的例行公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大量可视化媒体效应的影响,以及特殊时期的偶然,都为这把首先隶属于男性专利的武器划下历史的注脚。1855年1月5日,吉列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小商人的家庭里,16岁那年,吉列成为了巴尔的摩瓶盖公司的一名推销员。然而他的事业到了40岁时仍无任何起色。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的历史与文化"是一门为本科生开设、引领学生了解和认知以"博物馆"为关键词的理论专题、实践观察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通识性课程,以"双编码"和"三统一"为原则,既服务于博雅教育的本真追求,又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主题设计要求,并用统一的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和评分标准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围绕基于核心文献的小型研讨会、师生共同参与的项目作业设计以及综合性的课业评估这三个关键要素,形成一套完整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探索博雅教育本土化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考古学不同,公众考古学主张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考古的研究与实践中,使考古学由"小众"变成"公众"的学科。在全球化视野下,公众考古学依循着学科的发展规律,不断从源头往外扩散。在公众考古学理论指导下,各地区的实践不仅发展不平衡,而且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中国、日本以及韩国这三个东亚国家的发展就极具代表性。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公众考古学既要借助不同的社会力量,亦要整合多方的优势资源。当代东亚国家公众考古学发展的不同表现,为该学科的理论探索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个案。  相似文献   
5.
作为建构岭南历史记忆的重要源流,南越国及南越史一直是岭南文化发展的焦点所在。中国史界对岭南早期国家文明的认识一直建立在极其有限的历史文本基础之上。及至晚近,粤人学术活动活跃,积极搜寻,"考古"发掘出南越文明的物质和文化证据,才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南越历史研究。其中,20世纪30年代广州黄花考古学院的研究工作尤具开创意义,其代表人物谢英伯、胡肇椿等人的学术活动与地方展览会、本土博物馆、公立机构以及社会人士所开展的收藏、发掘和研究合力构成了当时南越文明研究的主导力量,展示了本地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和历史叙事方式,实现了从"边裔"到乡邦的转变,也对同时期广东文化研究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学者对民国学术团体的研究多是关注一家的学术史。通过对"金石""器物"以及"考古"等概念的纵深理解与把握,以考古学社在1934年至1937年间的学术诉求为个案进行剖析,讨论近代民国学术团体在"考究古史"的潮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