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相信许多学生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问题,如果依然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思考,会降低学习效率,如果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会一改往常的风格,有利于增强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后,既可以用在阅读教学部分,又可以用在词汇教学部分,这会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The Gift of the Magi中的三个段落为对象,结合两个汉译本,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功能理论,对比分析两译本的主位结构、衔接理论及语篇理解的各自特征和形成因子,旨在说明,在翻译中不仅要注意衔接原则,还要重视主位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两篇译文进行比较,从译味的角度,结合语境因素而探讨用词的准确、词语的选择和句子的构建,旨在说明成功的文学翻译不但要译意还要译味,这样才会让读者最大限度地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产生共鸣,提升文学创作的国际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赢 《文教资料》2013,(35):42-44
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将人物的人名、绰号同人物本身以及作品主题联系起来,形成了人名、绰号隐喻,这些隐喻的翻译对文化传播意义深远.本文从概念隐喻论出发,结合文学语境和文化语境探讨《红楼梦》人名、绰号隐喻的形成机制,并针对隐喻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明清易代之际,"云间三子"之一的宋徵舆做出了入仕清廷的政治抉择。与陈子龙的抗清殉国相较,宋徵舆的选择招来颇多非议。然而结合宋徵舆所处松江地域的社会文化、宋氏家族内部利益以及宋徵舆的身世经历分析,他在明清之际混乱的时局中,最终做出入仕清廷的政治抉择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6.
"云间三子"之一的宋徵舆首先发起了云间词派的唱和活动,并将云间三子唱和之词结集为《幽兰草》,对云间词派的发展功不可没,但由于其入仕清廷的政治抉择,其词埋没已久。《幽兰草》卷之下为宋徵舆《凤想楼词》,其中咏时咏物、闺思闺怨之词均具有其个人特色,俊秀婉约,具有较高文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聚焦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项目化教学改革促进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团体辅导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发展;经统计分析发现,男生在项目化教学中专业技能提升更为显著.文章基于教改实践和循证研究,提...  相似文献   
8.
演讲魅力是怎样形成的?刘赢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演讲家戴尔·卡耐基,在其编著的《语言的突破》一书中,对于如何营造演讲的魅力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现仅转述两点。一、限制题材题目一旦选好,第一步就要定好自己要演说的范围,并谨守于此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