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荷塘月色》的美丽是如此上演的:舞台是线条曲折优美的荷塘,主角是让人恋恋不舍的莲,配角是摇曳多姿的杨柳,背景是让人神魂颠倒的梦,至于那舞女、美人、乳就更裸露了女  相似文献   
2.
《生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而后喻”在所有的注释书里把其意思基本上都被翻译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但笔者认为应该这样翻译才能符合作者的原意:(枯槁憔悴之色不知形于脸色上,叹息吟咏之声不觉漉于言谈中),然后自己才能大彻大悟,大“道”通天。  相似文献   
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千古绝唱。它既写尽了个人的孤独之感,也展现了一种"相看两不厌"的静默之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一开头看似写景,实写自己伤心之感。群鸟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一片白云也越飘越远,诗人觉得世间万物好像都在厌弃他,"只有敬亭山"静默无语,任凭人观赏、玩味;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而后喻”被注解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李学勤主编的《十三经注疏》也把此句注解为:“(人见其色,闻其声)而后喻晓其所为矣。”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