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封建制度,就象一个窒息的“铁屋子”。鲁迅小说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些成了“铁屋子”的牺牲品;有些成了“铁屋子”的卫道者;有些成了“铁屋子”的叛逆者、抗争者、探索者;还有些在“铁屋子”里面痛苦地彷徨。这构成了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群像。他们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无法走出“铁屋子”;从而揭示了一个社会时代的主题:中国知识分子要想寻找新的出路,必须砸破象征封建文化的“铁屋子”,将这个奋斗融入社会斗争中去;知识分子个人的生活必须和社会大多数命运连接在一起,才具有意义,才能体现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1948年2月,一艘名叫“乌兰·米达”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全体船员突然死亡。他们既没有外伤,也没有中毒迹象,倒像是心脏病突然发作。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制造惨案的“凶手”竟然是看不见、听不着的“次声波”。次声波是一种声波,它比普通声音振动得慢一些,每秒振动不到20次,因为它振动得太慢,人的耳朵就听不到它了。殊不知,这种“悄无声息”的声波对人体却有很大的危害。人体内的组织和内脏对次声波非常敏感,很容易吸收次声波的振动能量从而强烈地振动起来。案例中,当“乌兰·米达”号驶过马六甲海峡时,海上正好有风暴发生,风暴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