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高考命题已经从能力立意转到素养导向,素养导向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引领学生站在学科思想的高度深层次的认识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然而,不少高三复习课往往只重视“题海”训练,学生机械模仿,大量“刷题”,这种“低思维”的复习模式,不仅师生双方觉得疲惫不堪,而且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让学生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探究的、开放的,这就决定了数学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一番精心的预设,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点和想法却往往不是教师事先能预测的。教师如何驾驭变幻莫测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生成别样的精彩?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教育具有对话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通过倾听和言谈而进行的思想碰撞、沟通交流、共享学习成果的动态行为,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赋于生命力和灵性的课堂景观,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作为课堂交往的一种实现形式,对话不仅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更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思维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