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9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内容直接影响着命题原则和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就是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也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考查能力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试题设计上强调由过去比较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思想,增加应用题和能力题。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价值,高考试题只有加强应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的价值才能得…  相似文献   
4.
图书介绍     
在我国,铁器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推广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秦汉时期,生产工具和兵器已基本完成了铁器化过程。汉代的冶铁技术又有新的发展,不仅出现了各种冶铁炉,还使用了耐火材料和鼓风装置。  相似文献   
5.
既因工作的关系,也因兴之所至,有幸拜读了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总体来看,这是一套相当不错、颇具特色的历史教材。但其中的编校差错不能令人漠然,特此提出,读者自然会有鉴别,教材编写者也当引以为戒。以下谨就其中的部分编校差错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贯彻执行,为进一步发挥和强化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是鸦片战争151周年,对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中国的国情。大力开展国情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国情意识,就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8.
9.
我国现行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分为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个部分,共五册.现将教科书中对中日关系、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作一简要概括.一、两次中日友好交往的高潮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中国大陆居民为逃避暴政,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从海上漂流移居日本.他们带去了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传说中的徐福(即徐市)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在日本,徐福被尊称为“司农耕神”、“司药神”.这个传说反映了这样一个史实,即早在公元前后,就有中国人渡海到日本定居,并传播文化和生产技术.对此,<中国古代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有关抗日战争部分,编入下册的第二章.本人作为编写者之一,拟对这个部分内容的编写特点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