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稀土资源为例,从其分布、开发利用及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然后从“个例”中归纳总结分析战略性矿产资源教学的“一般”思路,随后迁移至分析石油资源这一“个例”,在“分析、归纳、再分析”的地理学习中贯彻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叶回玉  武韬 《福建教育》2023,(41):61-6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教师应认真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把握课程标准对培育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要求并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具体而言,教师可采取三种策略:认真梳理教材内容,挖掘相关素材与要素;基于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基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4.
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三明一中承办的200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研讨会暨研究课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于12月1—3日在三明一中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高中地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基本设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专题报告;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及点评等。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福建省初中地理学科毕业班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上了一节示范课,内容为毕业班复习课型“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其影响”。选取教学实践中几个环节进行回顾,引发几点反思,以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示范课教学模式有所借鉴。一、言传与身教之间找对支点——返示范课开课理念之本“一课千面”,同样一节课,因不同教师,有不同上课风格。要是示范课没有出陈推新、上出高度,何谓“示范”?“示范课”要不“失范”又“返璞归真”,那么示范课定位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试卷综合评析对试卷进行综合评析,包括试题以及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有如下特点。(一)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没有偏题、怪题。基本上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控制下,有利于促进平时教学。2006年试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地球、地形、资源、城市区位、气候、铁路线等知识,试题没有紧跟“热点问题”,比较平实。(二)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高考的功能有高校选才和促进教学两方面,2006年试卷  相似文献   
7.
2006年地理高考依据《考试大纲》所规定内容精心编制,同时也体现了教育部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与往年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科试卷相比,试卷基本保持了近年来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导向,即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但稳中有变.稳中求改。2006年试卷平均分为51.83,比去年提高2.49,难度为0.52.比去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高三地理教师地理图像教学反思能力,本研究以120名福州市高三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高三地理教师地理图像教学反思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师地理图像教学反思能力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必须建构与其相适应的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中学地理图像“自主一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为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与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本研究的探究式学习包括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研究的态度和一般的研究方法探索可能结论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理念,一是指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创造:二是研究性学习即“课题研究”与“问题解决”,它与记忆性知识学习相对。  相似文献   
10.
<正>课程内容及其框架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本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修订的亮点之一。课程内容结构是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有规律的组织形式,规定了组成课程内容体系的各项课程内容及其比例和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