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使国家竞争就是国民竞争的理念成为晚清知识界的共识.随着现代意义国家观念的传播及现代国民意识的觉醒,晚清知识界发动了既积极引进西方新伦理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同时也注意继承优秀传统道德的启发民智运动,推动了旧有传统臣民道德谱系向新型现代国民道德谱系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3.
4.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输入西方新文明的思潮。发动此次思潮的新知识界希望国人能超越以往“创造文明”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投身到有助于救亡图存的“因袭文明”(彻底学习西方近代先进文化)的运动中去。此次思潮比以往的学习西方思潮表现出更多的彻底性:1.在文化价值判断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有更高等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2.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容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深入到对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层面进行引进与吸收,并以此为标准,发动了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的猛烈批判;3.在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的速度方面,较积极的一派主张突破社会进化的渐进道路,而直接进行社会制度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5.
对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评价,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尊孔与反孔这两条线索持续贯穿于思想文化战线,并常常与复杂的政治斗争纠结在一起,演变成政治影响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的综合社会文化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缜密研究并合理评价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是史学界进入21世纪后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林甘泉教授主编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以煌煌50余万字,对孔子及其思想在20世纪的历史命运,从政治、理论和学术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解答了不少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缺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