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鲁迅关于“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之说一起,论者们都认为《世说新语》就是历史的实录,但目前对此说颇有异议.异议是由下列两则故事引起的: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约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文学》第九十条 庾遭季诧谢公曰:“裴公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遵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亻隽)逸’”。谢公云:“都无此  相似文献   
2.
<正>《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指人世,“说”指小说,即人世间的小说,亦即“志人小说”.《世说》的文体之为小说,基本上无异议.除《孙氏祠堂书目》称其为《史学传记类》外,《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百川书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或称其为“子部小说家”,或直称其为“小说类”.而对其是否有意为小说,则迄今尚有存疑.鲁迅先生早在1924年,在西安讲学,指出“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即是说进入了唐传奇的时代之后,才“始有意为小说”.浅见认为在无意识的朦胧状态下,居然能创作出象《世说》那样初具规模而且艺术成就极高的小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应该说,小说作为一种文体,自然有其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不能囿于鲁迅一家之言而停滞不前.因为科学研究的价值全在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学术成果加以发展和创新,而不能满足于停留在自己的论点和名家的结论相吻合就行了.我们一定要面对《世说》作品的本身,来探索其是否开始有意为小说.  相似文献   
3.
4.
《为人处世与〈世说新语〉》一书在宣扬利已主义的思想指导下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 ,打着古为今用的招牌 ,以《世说新语》的一些故事为范例 ,断章取义 ,曲解原意 ,牵强附会 ,信口开河 ,以投机取巧的手法来取代认真研究古籍的严肃性。文化出版界应严格把关 ,出版一些科学严谨的学术著作和品味高雅的古为今用的通俗读物  相似文献   
5.
我在退休后,笔耕不辍,历经艰辛,出版《〈世说〉新探》一书,其精神支柱和动力之一是来自恩师程千帆教授的言传身教。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使退休了,也要发挥潜能,老不废学,与时俱进。几年来,我坚持退而不休,从容读书,对《世说新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其研究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和赞许。实践证明,治学之道一是广泛搜集、阅读和考证有关资料;二是贵在创新,做到立论新颖、角度新鲜、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6.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一) 王国维称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人间词话》)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意境,为什么特别称赞唐人绝句,把它列为最高的美学境界呢?这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最短小精悍的体裁,具有言少意多、语近情遥、韵味无穷而且易记易背易唱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其醇美的意境往往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唐人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不仅能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诱发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能促进其感觉、知觉、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和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并能让幼儿从中获取积极的人生经验.重视音乐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9.
绝句的体裁来源于汉魏乐府民歌。明胡应麟说:“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句实所从来。七言短歌始于陔下,梁陈以降,作者坌然。”(《诗薮》卷六)。 关于五言绝句的起源,胡氏的说法不为无据。但是,七言绝句的起源,则众说纷纭。胡氏谓七绝起源于《陔下》,但《陔下歌》每句都有一个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七言绝句自歌行来”,刘永济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批评了古典文学研究中关于反对爱国主义传统和机械地搬用弗洛伊德理论等两种错误倾向,说明了应当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并论述了对传统评论的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