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人自轻,自古而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此话一出,几定定论。在人们的印象中,文人大概都瞧不起别人,整日里捧着自己的文章自命不凡、趾高气扬的。其实,情况大有不然者。只要略观史书,即可发现,自古以来,文人多自轻...  相似文献   
2.
<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脍炙人口,老少皆知,但对其为何而乐,却意见不一,看法颇多。有的人认为这是“与民同乐”,有的人认为这是“苦中作乐”,更多人认为这是“得山水之乐”,以为作者有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调,笔者以为这些观点固然都有其正确的地方,但并不完整,有失偏颇。我们可以通过《丰乐亭记》看出这一点。 《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堪为姐妹篇,都创作于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降职知滁州时作。因此这两篇文章的思想是极为相似的,也就是,通过分析《丰乐亭记》,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在《醉翁亭记》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兼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他们的信条往往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是儒家的重要思想,“独善其身”则较多地受道家的浸染。欧阳修也是这样一位文人,思想也具复杂性,注意兼收各家思想。他认为“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古之学者非一家’(《与乐秀才第一书》)。这种思想的复杂性在《丰乐亭记》也有所表现,我们来具体分析这篇文章。 《丰乐亭记》中写到:“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以不致,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田亩衣食, 以乐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作者认为,滁州百姓之所以能安居乐业,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战乱年间的陈与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陈与义(1090—1138年)一生正处北、南宋之交。这是一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年代。时代的一个总体特征即:“乱”。内则赵宋王朝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江河日下、民不聊生;外则金兵入侵,征战连年。正象史家多次阐明的那样,历史发展到北宋后期,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现象日趋恶化。从徽宗赵诘“君臣逸豫,相为诞漫,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到钦宗赵桓登基于危难之际,“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北宋王朝于内已“不可救药”,于外则金人嗜欲无度虎窥中原,国家岌岌可危。1127年,金人挥师京城,B挟持二帝北上,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北宋王朝退下了历史的舞台。高宗于一片慌乱之中权宜立国,赵构虽恭俭仁厚,然“以之拔乱反正则非其才也。”他并未能“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高宗一朝,宋室南渡,虽南北分治,而乱势无减。国家不幸百姓苦,生活于其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操作,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发现按一字摆图形所需小棒的规律,欣赏数学的图形美。2.通过摆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积累探索图形的规律和解决有关图形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