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为解决属地中小学课后服务普遍存在的专业人员不够、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质量难以保证等现实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在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以教育集团为实践载体,在三方主体协同合作中,充分发挥师范大学资源高地优势,建构并实施了“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三位一体课后服务协同保障模式。该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对高质量课后服务专业课程与资源的现实需求,引领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提升教科研水平,也为创新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课后服务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德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实践既是德育的途径,也是多种经由实践的德育方法的集合体。它是政治与道德知识的检验场和强化途径,是德育所传导的积极精神的载体,是德育对象形成道德体验和适应社会角色的方式。作为德育途径、方法的社会实践,要克服参与机会上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和效果上的形式主义等缺陷,必须在正确理解“社会实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调整其操作形式,注重目标、活动区域和具体形式与学生所处学段相适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平等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和实践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4.
面对课后服务存在的现实困难,中学主动求变,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在双方主体“需要”与“被需要”的协同合作中,创造性地构建并实施了“高校-中学”课后服务协同建设模式的实践样本。该模式一举打破了课后服务所需课程、师资及质量的掣肘,在“四个变化”转型中提升课后服务能力,满足了“双减”下中学对高质量课后服务专业课程与资源的需求,引领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提升教研水平;创新师范专业教育实践模式,彰显师范文化特色,为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创新“高校-中学”课后服务协同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