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每次读鲁迅的《雪》,每次都能感到一种灵魂的震撼,一种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感动。我决心梳理自己的心绪,诠释并舒放自己的感动。不然,我的心也将不停地奋飞、旋转、升腾,我将不能安生,我的虽然单调然而太平的精神生活将无以为继。也多次听老师们给学生上这篇课文,却总有一些遗憾,孩子们初读课文时那种投入和激动以至于哽咽,到了课文结束前的最后一遍朗读却只有整齐划一,再也没有了先前的深情。我不想分辩其中的是非曲直,只想和孩子们一起探究《雪》为什么会让我们这样激动,那撼天动地的力量从何而来。《雪》的意象不算繁复:暖国的雨、江…  相似文献   
3.
《我的记忆》是现代诗派代表诗人戴望舒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诗人声称本诗开始了更高层次上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原则的探索,本文认为这种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诗歌的朦胧美;②繁复的意象,非逻辑的联络;③纯粹的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④浊世的哀音,青春的病态。  相似文献   
4.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必定要谈及它的主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分析出来的主题多是明确的。但是我相信许多人都与我有同感,那就是,这个明确的盖棺论定式的所谓主题,总让人觉得还远没有把作品概括尽,或者概括得很不到位。那么,怎么看待一些这样的作品呢?余秋雨在央视《百家讲坛》谈散文时曾经提出过文学作品的“两难结构”或曰“未知结构”的命题,很有启发性。在他看来,凡是伟大的作品在主题上都存在一个两难结构。他举例说,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最终得到一个鱼骨架,他究竟是一个胜利者还是一个失败者?他要打一个大…  相似文献   
5.
吴桂良 《河北教育》2005,(20):42-43
“七七事变”不久,日寇侵占了高阳城,时局混乱,县域各村小学停办,教育工作陷于瘫痪。中共高阳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恢复建立后,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县委设立宣传部,抗日民主政府设立教育科,区有教育助理员,村有教育主任,从上至下对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广大教职员深入贯彻“全面发动、义务普及,为抗日救国服务”的方针,广泛宣传动员,到1938年底,全县140个自然村办起了抗日小学,还办了5所高小,儿童入学率达70%-80%,大部分村庄开办了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