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申报》创刊于 1 872年 4月 3 0日 ,为晚清民国年间历时最久的报纸。笔者近来查阅了此报有关晚清书画文化方面的资料 ,颇有兴趣 ,试作探讨 ,漫笔如下 :一1 876年 5月 2 9日《申报》 ,首次出现高度评价画家胡公寿的文字 ,称其画“天骨开张 ,笔势超纵” ,使乞画者“踵趾相属” ,成为“以书画噪遐尔者”。胡公寿 ( 1 82 3 -1 886年 ) ,名远 ,字公寿 ,号瘦鹤 ,书画以字行 ,松江人。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称其能诗 ,善书画 ,书法颜真卿 ,画笔秀雅绝伦 ,以湿笔取胜 ,山水花木无所不能 ,尤善画梅。杨逸著《海上墨林》称其于 1 861年即至沪上…  相似文献   
2.
一曾见张之洞行书册页五开 ,上书“李成惜墨如金 ,王洽泼墨沈成画。夫学画者 ,每念惜墨泼墨四字 ,于六法三忌 ,思过半矣。香涛张之洞”三十九字 ,并钤白文“张之洞印”。李成为五代宋初北方山水画大师 ,作画好用淡墨 ,时人称其“惜墨如金”云。王洽为唐时画家 ,性格豪放疏野 ,好酒 ,史称每逢作画 ,必先饮 ,醺酣后 ,泼墨汁于绢上 ,或挥或扫 ,淡淡浓浓 ,随其形状 ,为山为石 ,为云为水 ,应手随意、生动自然。六法即南朝齐时谢赫《古画品录》所提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三忌即指中…  相似文献   
3.
一史学界有朋友问我,鉴赏书画与研究历史有否相通之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研究江南文化史,定会涉及江南绘画。从书画鉴赏角度,我在课堂内教学,曾不揣冒昧地将白居易“忆江南”词改动一字,变成“江南好,风景旧曾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画江南!”从地理上看,古今画家产生最多的地方在江南。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十洲,清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皆为江南人士。他们及其大批弟子,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熟谙江南山水、风土人情,作品传世,使得美术…  相似文献   
4.
赏画须识画史,赏率亦然。赏字,一般始于对殷商甲骨文字的欣赏。殷商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是有可识的汉字以来,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最早发现,是在一八九九年,即画家张大千诞生这一年,地点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到目前为止,至少发见十万片以上,大都刻在牛骨、龟甲之上。甲骨文字,就线条而言,有细笔,也有粗笔;就结体而言,已显露平衡、整齐、和谐、统一的最初格局;就章法而言,已有浑然一气的感觉;但总体处于书史稚拙阶段。秦前书法,即大篆书法,包括甲骨文字、钟鼎文字、…  相似文献   
5.
从何绍基临写《石门颂》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绍基(17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叟,湖南道州人,晚清大师级书法家,被时人誉为“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作品至今受到海内外藏家珍护。何绍基有一件壬戌(186)年十一月临写的《石门颂》全本墨迹册页传世,张大成在解放日报《文博》版第69期,撰文称这件册页“笔势沉雄峭拔,豪迈奇崛,抽象静思,超然静默,在临写结体上充分显示了《石门颂》横空出世,热烈奔放,具刘邦《大风歌》雄厚爽直之韵。纵观全书,法度严谨,沉稳凝重,气韵豪放,神融笔畅,集千年法书之大成,是大学问家、大革新家的书法艺术,全面地再…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道光帝为首的统治集团对待英国入侵的态度,是复杂多变的,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实事求是地说明这一规律,对于全面认识鸦片战争史是有益的。一道光集团在鸦片战争中对英入侵的态度,表现了一个妥协性为主的抵抗与妥协的  相似文献   
7.
一北洋政府统治结束后 ,《申报》披露的书画文化讯息显露 ,国民政府时期书画文化艺术呈现了独特的景象。首先 ,设立国立艺术院 ,任林风眠做院长 ,院址设在西湖畔。其次 ,由教育部筹备 ,于 192 9年 4月 10日至 2 0日 ,在沪举行全国美术展览会 ,陈列品一为书画 ,二为金石 ,三为西画 ,四为雕塑 ,五为建筑 ,六为工艺美术 ,七为美术摄影 ,范围颇广 ,且有收藏家分日陈列之古代美术品与近代名人遗作 ,以供参考 ,不局于一隅 ,可谓应有尽有 ,影响广泛。这次展览所以获得成功 ,如蔡元培在《美展特刊》序言中所说 ,“开会以前 ,以经费之支绌、内容之复…  相似文献   
8.
~~上海解放前《新民报晚刊》(上海版)书画文化信息探微$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岑洪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吴民贵  相似文献   
9.
画河至元,仍处奇峰群山中。首先,用丁绍光的话说,即“文人画在元代达到了一个了不起的高峰”。元代文人画,强调书法基础,强调文学修养,强调诗书画三者结合,大多寄兴之作,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吴镇称为“墨戏”,说“墨戏之作,盖上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倪港称其墨戏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技之斜与直截!”.就花鸟画而言,南宋院体牡丹、芙蓉一类画题逐渐衰落,代之以“岁寒三友”,尤其是墨竹。元人善墨竹者甚多,著名者如李衍,其竹柔和中含劲利,婉媚中有刚正,传世野竹图,诡怪奇崛…  相似文献   
10.
书画与用印     
印的出现,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间,时称“”,印材多用铜、银、金、玉。秦降,帝印称“玺”,多用玉制,官私所用,均改称“印”。至汉,官印中有“印章”与“章”之称。唐后出现“图章”一词。汉至来,印材又添象牙、牛角、陶、瓷等。元后,尤其明清以来,盛行石章,故书画用印多石章。书画用印,一为人名印,书画家用以证明——确系其所作,是取信于人的一种标志。核对印鉴真伪,遂成为鉴定书画真伪的手段之一。上海博物馆编辑、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下两册,收录已故著名书画家与收藏家1220人的常用印鉴19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