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认知理论和思维特征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互动交流的教学手段。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提出巧妙的问题,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思维兴奋点,能收到促进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功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课堂答问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设计上,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相关的许多决策是教师...  相似文献   
2.
知识,需要回归生活,但不能陷入“生活化”的误区;生活,不是知识时髦的“外衣”,不应成为知识的“误导”。只有真正明白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感受知识的力量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创设新的情境,并由此带来了教学方式、手段、调控、评价的相应创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但是,由于过度注重这些“创新”,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复杂化的局面,助长了虚假的浮华风: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的“花哨”、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的“细致”、教学效果滴水不漏的“扎实”,课堂出现了“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4.
“大道至简”,中学历史课堂应追求“简约”而“有效”,只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境界,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笔者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高中历史教学回归简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活动各有不同,但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构成一幅幅生动、鲜活、具体的教学活动图景.其构成教与学之间不同的联系方式,就形成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生成是师生、学生同伴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碰撞中、情与情的感应中滋生出来的“新知”,然而在实际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按部就班实施预设方案、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有意无意地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或者面对教学中纷至沓来的生成束手无策,缺少教育机智,以致在丰富的生成变化中迷失了方向而无可奈何地又把学生硬拉回预设。二是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生成,没有预设而随意设问,“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生出许多离题万里、毫无必要的“麻烦”,导致教学“停顿”“尴尬”和失控,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对此,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建设性的姿态来审视,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好教学关系。生成教学固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活动各有不同,但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构成一幅幅生动、鲜活、具体的教学活动图景。其构成教与学之间不同的联系方式,就形成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