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楚辞研究中,常常有必要区别作为文学体裁的楚辞和作为作品专集的《楚辞》。因为“楚辞”一名,既可指称上古时代广泛流行于南部中国的一种诗体,也可指称西汉刘向以来人们纷纷编辑的各种楚辞作品专集。这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却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应当被混为一谈。同时,在同一《楚辞》名义下,该书的实际内涵也颇多出入。了解并探究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对于各种类型的楚辞研究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言应用技巧中的修辞问题,涉及修辞现象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以及主要表现类型。作者认为传统修辞学研究中罗列的多种辞格,从修辞格的角度去研究修辞现象既不能反映修辞现象的本质,又显得非常繁琐,主张从修辞现象的追求目标这一较为接近本质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更好地驾驭修辞世界里的光怪陆离。最后,本文通过实例,对修辞现象所追求的三个主要目标“和谐”、“巧妙” 和“脱俗”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常用词(十)“加”字条下,为“加”归纳出四个义项: (一)把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左传昭公八年:“加絰于颡而逃。”《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轭。”引申为施恩或刑于某人身上。《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加惠。”欧阳修《泷岗阡表》:“逢国大庆,必加宠锡。”司马迁《报任安书》:“及罪至罔加。”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刀锯不加。”又为敷在脸上:“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注意:这些“加”字都不应该解释为“增加”的“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王昱昕所著《文言文教学研究》一书进行评介 ,主要从重视文言文基本功训练、重视文言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及艺术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原作者在书中的重要贡献及特色  相似文献   
5.
定性研究作为训诂方法之一的“类比”,分别从“训诂类比法的意义和性质”、“训诂类比法的理论依据”、“训诂类比法的运用条例”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讨论了训诂 类比法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训诂类比法是一种外向型的训诂方法,它观察与研究的重点是训释对象所处的周边环境,以上释对象与其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训诂类比法的理论依据是语言文字的社会性及系统性;训诂类比法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的主要素材类型有连文、对文、互见、同例  相似文献   
6.
评议《文言文教学研究》一书的主要贡献,认为该书是作者毕生治学与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重视基本功训练、坚持文道并重、讲究方法技巧等思想,对后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所揭示的许多实际教学示范程序,也值得从事文言文教学的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对王昱昕所《言教学研究》一书进行评介,主要从重视言基本功训练、重视言的思想教育功能、言的教学方法及艺术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原作在书中的重要贡献及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