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题目是文章的旗帜,是文章的眼睛。人们常说,眼睛可以传神,题目也可以传神。在讲诗歌的时候,抓住诗的意境,作必要的解题,往往能给学生揭示诗歌的主要内容,又可以引导学生探出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有助于进入诗的意境,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讲解诗的内涵,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叠根词使用频率颇高,且较为复杂,很有探讨的必要。叠根词属何种词性,古今学者看法并不一致。本文认为凡叠根词皆为形容词,而古今有的学者则认为叠根词中有少数名词和动词。文章从前人的训释及词根的意义两个方面论证了叠根词确属形容词。至于后代产生了一些重叠式的名词和动词则另当别论,不可与《诗经》中的叠根词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答读者问     
问:今年的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和《教參》、均说唐诗人岑参是江陵人?樵摹洞呛!?文学分册)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均“南阳人”。而武大编《唐诗选注》和武汉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又把二说并存,到底岑參是哪儿人呢? (周德旗) 答: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四·集部·岑嘉州集八卷:“参·南阳人·为文本曾孙”。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