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湖南省不同县市区的18名乡村教师胜任特征展开质性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知识素养、专业技能、人格魅力和与时俱进4个主范畴,教育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通识文化知识、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乡土情怀、责任感、意志坚毅、成就感、团队意识、自信专注、职业认同、前瞻性、终身学习意识、信息搜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放性17个胜任特征,乡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对精准选拔、精准培训乡村中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产业发展与教育扶贫协同发展是罗霄山片区精准扶贫的内在必然要求,产业发展是教育扶贫的经济基础和前提,而教育扶贫能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稳健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应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教育扶贫,构建政府、中高等学校、产业、企业和贫困群体协调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教育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审美化成长图景。本文通过对骆宾王《咏鹅》一诗的哲学阐释,探讨中国儿童生命打开的初始方式与儿童教育的独特意蕴,发现儿童因为被自然事物所吸引,萌生对自然事物的爱,进而主动地走向自然事物,更细致入微地经验自然事物,由此而生发出活泼优雅的生命诗意,这是中国儿童成长的基本过程。从切近的自然出发,以身体与自然的相遇而打开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活泼生动的世界,并由此而孕育置身天地万物之中活泼而开放的个体心灵,这是中国儿童成长的基本结构。儿童与自然的审美相遇,让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显现为一种与自然相契合的有声有色、多姿多彩、活泼向上的生命情态,由此而呈现出一种先情后理、先整体感知后具体深入的发展态势。个体成人的起点就是儿童与天地自然的审美相遇,让儿童在爱与自由之中审美地走向自然世界,成为我们作为中国人之个体成人与教育的起点与基础形态。  相似文献   
4.
产业扶贫为教育扶贫奠定经济基础,教育扶贫为产业扶贫提供人才支持,坚持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协同推进罗霄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针对目前产教融合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筑牢实施教育扶贫的产业基础、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升“互联网+产业扶贫”意识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