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雅·斯干》是一篇新居落成的祝颂之辞,所描写的新居建筑之美,体现出我国古代的建筑美学及其所植根的社会文化思想背景,如体与用、虚与实、主与客等关系。就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讲,具有开创意义,对后世文学描述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船山说《诗》,博采汉、宋各家之长而避弃其所短,遂能别开生面,成为清初最有影响的一大家。他对许多《诗》篇的解说,往往入情入理,为他家所不及。有时还能鞭辟入里,表现出他在诗歌理论领域内有所突破。当然,他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诗》学的束缚,失误之处亦在所难免。在这方面作一次清理,是船山学术思想研究方面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先就船山对《周南·芣苡》所作的解说略作评议。  相似文献   
3.
船山说《诗》,对兴观群怨有不少独特的见解.这从里入手,可以找到船山诗论的基本特色。兴观群怨是诗歌的几种社会功能。孔子论《诗》,说它具有这样的功能,自这以后,人们长期讨论这个问题。它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人说《诗》,一首一首地审视它们的社会功能,最典型的代表是《诗序》.它标明哪首诗是“美”,哪首诗是“刺”,或者是“闵”、“戒”、“思”、“忧”之类.没有明白标出这类字眼的,字里行间仍然有一层类似的意思在内.《毛传》标明一百一十六首是兴诗。虽然大家对这个“兴”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它是诗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抒怀     
党的十四大以来五年,成就辉煌,举国欣然。十五大又于今年中秋月圆之际召开、群情奋发,有作有为。喜而赋此。盛会朝朝各报传,老人灯下想联翩。松经风雨虬枝劲;梅历冰霜花等鲜。沃野稻投翻绿浪;青山碧水护家园。层楼次第冲霄汉;新港争先泊客船。巨舰劈波行万里;灵星传讯入九天。平湖眼见出高峡;京车电达到海沿。明珠百载还故主,赤子之心总拳拳。妆点关河凭巧手,树人大计实为先。高举大旗明似火,成城众志议新篇。人间笑语欢声动,天解民心月婢娟。抒怀@周示行  相似文献   
5.
米字旗冲恶浪生,连营烽火照边城。人怀敌忾云天怒,血沃郊原草木兵。廊届优柔输定策,英雄偃蹇负长缨。南京一约金瓯缺,含恨江流日夜声。奋起炎黄赤子兵,横戈呐喊百年行。三山终倒开新字,万用频催送远证。香港珠还人意暖,台湾月望故乡明。夜来好向窗有前坐,湛湛蓝天北斗星。七律二首为香港回归作@周示行  相似文献   
6.
《周易》借阴阳这对概念来表达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王船山的“观卦之义”在于托迹《周易》诸卦的盈虚消长之象,阐述自己救亡图存的民族思想和以退求进的隐逸思想。在其扑朔迷离的爻辞诠释中,既闪灼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潜藏着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相似文献   
7.
船山经学成就卓著。本文通过从清代学者对船山经学的认定,进一步论证了船山经学继承了张载的气本论,批判程朱的客观唯心论和陆王的主观唯心论,集百家之长以为己用,终于成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对《诗经》语言艺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应从文学角度去进行研究。自汉以后,它被尊为儒家经典。经生们穷年累月,通过繁重的名物训诂的考证工作,去寻找里面的儒家教义,很少人对它作艺术的探索。好比殿堂里一尊美丽的女神像,人们对之顶礼膜拜,谁也不敢轻议其体态姿容。文学作品自有的艳丽光泽,长期隐而不章。宋以后,情况开始变化,已有人对某些诗篇的艺术特点有所涉及。但死守教义的经生们,轻蔑地斥之为才人解经。船山的《诗译》,对《诗经》的语言艺术,作了可贵的探索。清乾隆年间,它和《诗经考异》、《诗叶韵辨》一并附在《诗经稗疏》之后收入《四库全书》时,纪昀充分肯定了《稗疏》的重大成就之后,亦捎带肯定《考异》“足资考证”,《叶韵辨》“持论明通,足解诸家  相似文献   
9.
《诗经稗疏》(附《诗经考异》、《诗叶韵辨》)为船山著作中流布刊行较早之一种。稿成之后,门生后学,相率传抄。清乾隆间,即与《周易稗疏》,《书经稗疏》、《春秋稗疏》等收入《四库全书》中。自是以后,流布较广者,有清道光二十二年湘潭王氏守遗经书屋《船山遗书经部》刻本、清同治四年金陵《船山遗书》刻本、清光绪十三年湖南衡阳船山书院《船山遗书》增补刻本、清光绪十四年江苏江阴南菁书院《皇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