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这些课文篇篇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或表现伟大人物的高尚品质,或写普通百姓的平凡小事,或写历史的著名人物,或写现实中的英雄模范……其共同特点都是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例,以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为重点,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此类课文的特点呢?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四方面加以考虑: 一、从读入手,因人循线  相似文献   
2.
王志尚老师的阅读教学“线形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其核心是通过贯穿课文始终的线索,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使思维条理有序,层层深入,从而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受此启发,我们体会到,要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课文,建立整体认识,达到“悟线”的目的,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分辨课文中所写的实在的事物和由此而产生的联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在理解语言文字、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分清实在事物和联想,并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周良顺  韩杰 《山东教育》2000,(28):34-3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近几年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不断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逐步向培养“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重分析讲解的“满堂灌”早已被摒弃,但代之而来的“满堂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这种教学表面上看很活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假启发式”。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提问情境有疑则思。有疑才能激发兴趣,有疑才能调动思维。这里的“疑”,即是提出问题的情境。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总理灵车到来一段,在学生理解了“焦急”和“耐心”两个词语的意思后,教师提问:“焦急”是十分着急的意思,而“耐心’则是不急躁、能够平静等待的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仔细体会。二、设计提问程序课堂提高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课文讲的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