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敦煌所见五套大曲中与戏剧相关者共有四套。从内容看,四套曲辞中均有简单故事的推演,虽然情节较为简单,但故事主题明确,《阿曹婆辞》和《何满子辞》中有明显的代言叙事;从形式来看,四套曲辞均为用于歌舞表演的唱词,《剑器辞》和《苏莫遮五台山曲子》在演唱过程中具有相应的既定调式,并配有伴唱的舞蹈。这四套大曲通过歌舞的形式,借助不同调式的唱词叙述简单的故事,已经具备了歌舞戏的基本要素,应该属于唐代早期歌舞戏表演时的剧曲。  相似文献   
2.
戏剧壁画是一种反映戏剧外观形象的史料,其文物实体约出现于汉代。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为探讨戏剧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洞窟所存壁画为戏剧音乐和歌舞研究呈现出诸多实物证据;神庙壁画中的戏剧现场史料则反映出更多的戏剧元素和内容。对戏剧壁画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壁画内容并印证相关文献的可信度。从戏剧与壁画的发生因子和发展模式看,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音画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以壁画形式展现戏剧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看图讲诵"与戏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唱”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从远古时期开始,“唱”就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先秦时期,“乐”原有的自在发展状态开始受到意识形态的人为解构,逐渐失去了它原始存在的独立性,逐步社会化为一种思想附属物,而乐教思想对早期戏曲形式中“唱”的艺术轨迹在主观上进行了诱发和引导,通过“乐化”的形式来传达“礼教”的思想,从而使前戏曲时期中的“唱”具备了合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空前绝后的精宏之作。从齐梁时期至今,龙著研究从萌芽到大盛,特别是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在现代思维的引领下,龙著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一改往昔个体书斋式的点评、考证研究而转向现代大学化的科学、理性研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标志性论著,《文心雕龙》已为中国历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