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唐诗的艺术标准与中国传统的诗学相一致,以风雅为宗,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主张"温柔敦厚"的诗教.从中可以看到编撰古籍的纪晓岚关注现实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纵的方面剖析了《道德经》的美学意蕴,并从“大道无形,美在本体”、“大制不割,美在自然”、“大音希声,美在含蓄”、“高下相盈,美在中和”、“大巧若拙,美在悖谬”、“物壮则老,美在阴柔”、“恍兮惚兮,美在朦胧”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它产生之后,就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由于年代久远,又缺乏十分可信的材料佐证,使许多作品主题不明,读者也莫衷一是.本文所论《蒹葭》一篇,目前说法倒比较统一,但笔者认为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秦风·蒹葭》在《诗经》中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篇章之一.那凄凉萧瑟的晚秋之景,那婉约忧伤的仿惶之思,都使人深受感染.关于此诗的主题,目前的教材多认为表现男女之间的思恋之情.如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说:“本篇抒写怀人之情.”范垂长的《先秦文学详解》中在  相似文献   
4.
纪昀所作<滦阳消夏录>,在形式上采用单一式结构,主体部分绝大多数为一人一事一议的单纯式单一结构,不生枝节.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一是受限于创作时间,二是为创作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教与学的启示─—古代教育思想撷英孙云英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本文旨在采撷其中关于教与学的精华,以为今日之借鉴。一、教师与教学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辛勤耕耘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他的一言一...  相似文献   
6.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中的郭六的形象具有自主独立的理性精神,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对传统文化非单一性的认识,纪昀的叙述方式加强了郭六形象自主的个体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7.
<离骚>之诗句含义丰富,"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最少应有四种解释:一是指时不我待,怕自己老而无用,一事无成.二是年岁将尽,愿楚王得循正路,莫失时机.三是恐贤才受冷落、遭弃逐.四是指高洁的屈原怕时光空掷,急于砥砺修行,以效忠于楚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以朝代次序编写的历时性通史与从文体角度书写的分体文学史是最常见的形式。相对目前流行的历时性通史,分体文学史内容集中,更接近回归文学本位,使专业学习者更易于把握文学的"文学性",也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并且在以社会文化视角解读文本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郭六和窦娥都是美丽、善良、正直、坚毅的下层妇女形象。其主体性差异差异主要表现为价值观的实用性和超越性差别。主体性的自尊倾向与奴性倾向的差别,个性表现上的自由与异化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人格论和哲学上的绝对伦理主义都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的纪晓岚评介唐诗的文字中,可以看到纪晓岚评介唐诗的方法、标准等。比较突出的是允执其中:考证材料详备,不持一已之见,力戒虚妄穿凿。源流承传不拘于世风,知人论世不以偏概全,对形式风格各异者决无门户之见,反对僵化的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