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1910年作者弗拉季米尔·克拉夫季耶维奇·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曾以《旅途日记摘抄》为名,在报刊上发表的系列游记性文章。至1921年结集成书出版,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本名为《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生态文明经典书籍就一直在沙俄、苏俄乃至今天的俄罗斯和世界各地流传。书籍出版不久,其清新自然的文笔,准确生动的描述和发人深思的感悟,就引起高尔基的关注,他为它的表现力而入迷,而倾倒。他认为阅读阿氏作品,"会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俄国作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所著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问世于今,已近一个世纪,在欧美有三十多种文字翻译出版,拍成电影并获奖。俄罗斯的许多出版机构,一次又一次地重印他的作品。在中国,翻译成书的时间是1977年,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相似文献   
3.
孙加祺 《世界文化》2005,(10):27-30
因为一首歌,给一座城市披上美丽面纱,令世人无限退想的,应属莫斯科了吧!多少年来,多少年青人在那深情悠扬的曲调中,走进甜蜜的恋爱季节;多少过来人在这难忘的旋律里回想起当年属于自己的“晚上”。歌声里的莫斯科,你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动情。当我回望莫斯科时,真不敢笔触雄伟壮丽的克里姆林宫和流光溢彩的国家大剧院,也无力绘描让人留连的列宁山及享誉海外的许多名胜,只怕在小心中不小心墨渍心仪的景物。我只想花丛撷叶,从另外的视角浏览莫斯科的别样风情。  相似文献   
4.
走进伊瓜苏     
2011年夏,一辆大客车穿行在茂密的森林里,黝黑的柏油路一直通向林海深处,路边高大的树木密不透风,看不到头。这是在巴西与阿根廷和智利接壤的边境线上,南美森林的腹地。整条林道上只有我们这一辆车。从窗外望,不时可以看见三五成群的果子狸在路边嬉游。大约行驶了20分钟,我们到站了,导游告之,因为飞机误点,时间太紧,我们不能从景区源头看起,只能直插核心区了,若从26个景点一一看来,需一天时间。  相似文献   
5.
所谓“老爷车”是指古巴革命前就在行驶并一直开过半个世纪的美国产的小轿车和部分前苏联生产的伏尔加、拉达等小车。从]898年到1959年,古巴曾长期处于美国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6.
北欧的秋天让圣彼得堡绽放出一年四季中最动人的姿容,天湛蓝、云雪白,乍凉还暖的微风拂净了古都每一个角落。那一座又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堡宫殿和艳丽如初的皇家花园,像洁净多彩的琥珀,镶嵌在波光万点的涅瓦河畔和三角洲绿荫的怀抱中。在这满城的美丽中,我轻轻采撷着俄罗斯城市化的绚丽花朵。  相似文献   
7.
去西伯利亚,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记得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图并茂的前苏联画报一次又一次把我带到遥远的森林湖泊和西伯利亚苍茫的草原,让我久梦不已。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前苏联分崩离析了,但是,深深的贝加尔湖不会因此而干涸,涛涛的叶尼塞河不会因此而南流,人民依然要生活下去,大草原依旧春盛秋衰,  相似文献   
8.
四、兰树逢对手新西伯利亚市尽管有百万人口的规模,但由于地处偏远,经贸不甚发达,与莫斯科华商扎大堆的情况相差甚远,整个城市没有几个中国人,常住的中国人就更寥寥无几了。但在市区中心,有一名日“兰树”的中餐馆,它是整个新市唯一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中餐馆,这让我们多少感到欣喜与亲切。  相似文献   
9.
孙加祺 《世界文化》2012,(10):45-46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角,是半岛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人最生疏的国家之一。借着出访地阿联酋与其接壤的便利,2011年8月我入境阿曼,初次领略了这个国度难得一见的荒凉与古朴。  相似文献   
10.
札幌的鱼市     
北海道有三宗宝,“风景、海鲜、温泉”。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的观光游客。其中,最诱人的是海鲜,尽管全日本都浸泡在海水中,一年四季,从北到南,海鲜不断档,但最有吃头最解馋的,还是在北海道。在札幌就有这样一个海鲜宝地一二条市场。札幌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