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获得认知无线电系统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基于最小总错误概率准则推导了软判决协作频谱感知最优判决门限的闭合表达式,并且分析了各种频谱感知参数对最优判决门限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最优门限可以获得虚警概率和漏检概率2种性能指标的折中.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平均信噪比和软判决方案对最优判决门限影响较大,而样本数量对最优的判决门限几乎无影响.对于MRC和MDC两种软判决方案,随着协作用户数量的增加,最优判决门限值随之增加并且趋近于某一极限值.而对于EGC软判决方案,协作用户数对其最优门限值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创造同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旧生产方式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是西欧(特别是英国)具体历史条件的结果,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不具有普适性。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正是遵循了马克思所认为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是普遍性和特殊性交互的结果。中国当代社会的实践历程证实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转型的一般规律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这是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江泽民对人的价值论述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人的价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价值思想的提出,具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新的历史形势下的特定内容。着眼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人化"和"微观化"两种认识趋向。这种文化研究中的泛化现象,并没有完整反映出马克思文化理念的本意。从马克思历史观的角度看,马克思的文化概念只能从精神文化方面来理解。而只有整体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改变以前对唯物史观的片面理解,即把马克思的历史观理解为关于历史的源起、本质、结构、发展动力、过程、必然趋势等问题为内容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整体历史观,才能改变文化研究中的泛化现象,回归马克思历史观唯物主义意义上的文化本意,也才能够确立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