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资源型地区作为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其衰败与转型是一个日趋严重的国际性问题。既有研究强调资源的自然类别属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以自然资源属性来界定"资源性"地区,而且把衰败与转型割裂开来看待。这种认识因为缺失对资源背后共享特性及由其决定着的"资源租金"作用的发掘,从而难以对一个地方的兴盛衰落作出恰当的分析。由于对共享资源的利用不当,从而导致了"公共地悲剧"式的资源型地区衰落,对共享资源的利用分两个层次:攫取"资源租金"与赚取"合作剩余","资源租金"依存于资源共享的"外在性存在",是由资源共享客观的不可分割性所决定的,而"合作剩余"内生于组织化的分工合作,借助于人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联系于"内生性合作资源"。要实现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就要在收益来源上实现由"资源租金"向"合作剩余"的转变。与此相对应,产业基础方面要按照资源型产业——接续性产业——替代性产业循序转变,实现"小转型"到"大转型"的跨越。而政府的作用是在不同阶段提供共享性资源,以鼓励支持地方经济主体有效合作,并积极培植和调动本地企业发展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