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是一种教育手段,其终极目的在于育人,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否提高学生的作素质关系到提高学生的语言总体水平,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作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作教育观,努力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创造性思维素质、非智力因素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读完新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千年湖湘学探源》一书 ,在钦敬其学术视野之博大、学术理论之精深的同时 ,也深深感动于字里行间倾注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湖湘文化情结。书的作者谭长富、康咏秋二位先生均修治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 ,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数十年 ,涉猎广泛 ,卓有学术成果 ,而唯对湖湘地方历史文化最为倾力。数年来 ,他们凭着一腔痴情与执着 ,不辞辛劳地进行实地考察 ,广泛搜集和积累资料 ,稽查和考证历史文献。拂历史之繁杂 ,悟个中之精义 ,进而完成了对湖湘学的整体把握与宏观认识 ,最终为我们奉献出了这部饱蘸…  相似文献   
3.
孙际垠 《语文知识》2000,(10):40-43
论据是议论文所采用的材料,即论证论点的根据,作者建立观念的理由。但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多有不会组织论据的现象,或是缺少论据而无话可说;或是“一方面提出了观点,一方面也举出了若干材料”,然而并不能通过这些材料使读者认同这些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高校非中文专业要不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的争论十分激烈,两种观点尖锐对立。在一些高校,尤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大学语文”已呈边缘化状态,有的甚至已沦为选修课。然而,相关的高校课程调查结果却又清楚地表达了一个事实,高校中,只有5%的学生认为应取消“大学语文”,而80%的学生却认为有必要上这门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