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建议分析了开发澜沧江流域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全面规划水资源开发、水电站建设、矿产开发前期工作、防护林建设、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以及国家在投资、信贷、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2.
40年来,中国科学院一直把资源与环境的调查研究作为自己的重要战略任务,在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发展了资源环境科学,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平均每15—20年翻一番.但是,地球上绝大多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不适宜的资源开发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观察研究所在《1980年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以其21余万千米^2的辽阔幅员和高峻地势,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横亘于高原之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等世界著名山脉,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东西连绵数千千米,海拔高达7、8千米。许多亚洲的大河,如长江、黄河、湄公河、依洛瓦底江、印度河、普拉马布德拉河等也都是从这里发源。1000多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地装点在高原上。  相似文献   
4.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是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自然环境变迁、生物区系起源、自然地域分异及演化趋势等重大问题的关键地区。过去对该地区研究程度低、资料积累较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于1987年把“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立为重大项目。该项目包括4个子课题:1.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各地体的地质特征、碰撞机制与东特提斯的演化,2.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的隆起过程及自然环境变化,3.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生物区系的特征、形成与演化,4.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区域分异及演化趋势。计划5年完成研究项目,现已进行了3年野外考察,取得大量样品、标本和资料数据,许多问题有了显著的进展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孙鸿烈 《资源科学》1980,2(2):10-24
土地是由地貌、植被、土壤、成土母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时它还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所以,土地既是天然的自然综合体,同时又是社会的自然综合体。构成土地的各因素在一定空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起来表现为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土地的特征。土地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农林牧业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潜力。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青藏高原,尤其需要开展对土地的研究。本文是划分高原山区土地类型并探讨其农业利用评价原则、方法的一次尝试,系作者1961,1973—1979实地考察研究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地球表面是一层薄薄的土壤、水、空气和生活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生物,我们称它为生物圈。这是一切生命的国度,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进化的场所。生物圈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叫做生物圈资源。从发展农业的观点看,这些资源又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也称它们为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由地貌、土壤、植  相似文献   
7.
清洁生产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世界范围和中国地域就清洁生产的各种因素作了分析。为持续发展,中国需要承担国际义务,并指出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必要性。同时就中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推广的条件、成本和效益作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8.
9.
编者按: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