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国家要求开展耕读教育的背景下,涉农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传统耕读文化元素缺失、英语表达重技巧轻内容、对外传播中国农业故事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历经7年探索和实践检验,凝练出“懂农·爱农·话农”三维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涵为:建设英语“金课”群,重构中华农耕文明知识体系,助力学生“懂农”;依托中国农业故事,厚植当代学生“三农”情怀,引导学生“爱农”;多样课堂有机融合,提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能力,教会学生“话农”。该模式在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和育人方法三方面均有所创新,且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和示范辐射效益。  相似文献   
2.
面对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涵双重美学标准在译文中难以共存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探讨翻译即交际的本质,接着进一步发掘出诗歌翻译中的语用含义,从而论证诗歌翻译具有交际行为的本质。诗歌译者在遵守交际中的言语解释性原则与认知语境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取得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的诗歌翻译作品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4.
宋晓花 《现代英语》2023,(13):30-33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大学英语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还要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还有助于增强高校英语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用性。文章以本科线上一流课程《英语话农史——华夏篇》第七章(中西农业交流)为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展开探索,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