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蝙蝠和雷达》一文,在1995年第一版时,再次被选入,但编者做了一定的修改。据统计,共修改二十六处,改后的文章取得了以下三个效果。一、增强表达效果文章的表达效果往往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吸受,譬如: 原文: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绕开。  相似文献   
2.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像。旧课穗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情况,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使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有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的倾向,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宗亚薇 《成才之路》2022,(7):123-125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一种气氛,它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必备"调味品",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让师生间的情感更融洽、互动更充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课堂参与积极性更高、思维更活跃、学习效果更好.文章从语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