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采取比较的方法,以加拿大当代著名画家伽尼昂的画作为个案,分析论述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画风的优劣得失。文章认为,绘画艺术是以形象、色彩为“能指”的,是一种“能指艺术”,它不可能通过对“形象”的破坏来获得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当代中国之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重新思考毛泽东思想之民族文化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民族主义”概念的使用,是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的,强调中华民族民族整体的独立以及这种独立基础上对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毛泽东用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思想代替了民族主义话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大众的”和“科学的”价值取向。此种论述,辩证继承了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矛头直指民族文化内部的阶级分野,而以人的普遍解放为文化建设的旨归。这种以大众之解放为理想的民族文化观,与当今强调民族文化身份的文化民族主义有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不惟是对日益落入庸常的浪漫主义的反讽,更是对物质主义的鞭笞。艾玛悲剧的制造者商人勒合,以奢侈消费品捕杀了艾玛浪漫主义的心理诉求,以物品系统的无限取代了浪漫主义的自由,秘密构建了现代资本社会女性解放的迷人陷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