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岳川 《集宁师专学报》2001,23(2):1-4,,31,
辛亥革命时期层见迭起的反表武装起义,无一不记录着会党分子运涌风从,喋血战斗的业绩。因此,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探析会党的成份,性质及其用用,是一重要课题。但至今史学界仍聚论纷纭、莫衰一是。  相似文献   
2.
列宁于1921年写的《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慨然指出: “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的社会主义’或旧俄国式,半贵族式,半农民式,宗法式的情绪的支配。”①认为商业正是建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②列宁的这句话,被前苏联经济学界支持扩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的学者尊为“圣言”。由此而知,所谓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从社会主义的实践启始就被提了出来,至今已逾半个多世纪,问题并未得以阐明。 前苏联(含苏俄苏维埃时期)自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至1986年苏共召开的二十七大,围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的讨论、先后经四个时期,出现多次论战的高潮,仍未得出完整,系统而又有科学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卡尔·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是十七世纪初,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作.该著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后被各国经济学家普遍采用.法国的重商主义与西欧其它国家的重商主义比较,其突出特点:时间晚、它是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荷兰等国影响下才产生的;政策性强,重商主义政策在法国的实践较为彻底和有力,在理论上的论证,远不如实践那样丰富、它遵循着威尼斯商人经商致富的秘诀:少言语、多行动.  相似文献   
5.
“两课”教学引导机制指的是,教师在“两课”教学系统各环节中,以教学主体——学生为核心,针对“两课”教学内容,采用教师主导和先引后导的引导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两课”教学资源配置关系、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列宁“当他宣布新经济政策时,他一刻也没有说这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发展’或‘完成’。他非常坦率地说,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一个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改正那个错误和完全改变方针。”——(匈牙利)卢卡奇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实行“新经济政策”,至1927年,这是前苏联经济学界讨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它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经济问题广泛的探讨和理论的突破,也是史无前例。 讨论是由列宁引发的。列宁在研究了新的社会环境,已改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回顾战时共产主义的一切联系中介后指出,战时共产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符合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实施约半年的1921年10月,他在全俄政治教育局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坦然地承认:“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只有改变政策,才能使国家摆脱国内战争和武装干涉结束以后所处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7.
从三十年代初至卫国战争结束,是前苏联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讨论的第三时期.该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和后期阶段.1941年因卫国战争爆发,讨论暂时中断直至战后的1951年.这一时期,苏联社会经济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是商品生产理论讨论的基础.初期阶段.苏联战前十二年内,经济发展迅速,尤其工业方面,到四十年代初,工业总产值增长五倍半,建立起多部门的现代化工业,这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巩固国防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它的工业总产值、技术装备已达到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著作·我国学术界认为应是纪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合著于1581年出版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一书.合著是以问答体裁写就,即用社会各阶层或集团的代表对当时英国商业政策、贸易状况的看法和分析进行对话、争鸣的形式来表述的,颇似沙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十五世纪以来,英国的“圈地”运动已到高潮,同时也是贵金属从新发现的美洲流入欧洲的时代.“圈地”使部分农民丧失土地,由种植谷物的农田改为牧场;金银流入欧洲和英国.英国封建王朝乘机采取毁旧币铸新币的措施.即把原足值的金银币逐渐收回熔化再铸,借此掺进非贵金属如铅等原料,新币数量猛增.但国家规定,新币与旧币在市场流通中等值,造成商品值格高涨、生活费用剧增、、民怨沸腾.伊丽莎白女王时期(1558—1603年)的财务官托马斯·格雷欣曾在奏文中提出,这种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是英王亨利八世铸造不足值货币的必然结果.“劣币驱除良币”史称“格雷欣规律”.这和后来纸币通行世界各国后,有些政府滥发纸币,造成物价成多位数上涨一样.  相似文献   
9.
10.
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国内煽起的2.26军事政变,为它1937年在中国制造7.7事变,全面对华侵略战争作思想和组织准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