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傣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自然分类法,考察了傣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傣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包含5个类型:(1)婚前核心家庭的成员;(2)婚后核心家庭的成员;(3)表亲与叔伯亲长辈及同辈;(4)孙辈及旁系或姻亲子侄;(5)同辈的姻亲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2.
语码切换是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之间转换的过程.在介绍语码切换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模型,概述影响语码切换及代价的因素之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设想,以为研究双语者的语用提供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双语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通达:竞争选择还是反应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言语产生的机制一直备受心理学家关注。过去人们认为,竞争选择是双语言语产生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特定语言选择假说和特定语言选择假说,但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近,有研究者提出用反应选择假设替代竞争选择假设。但就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此假设还需进一步梳理。  相似文献   
4.
考察环境中藏族学生的合作行为及其社会善念和合作者在其中的作用。在内地西藏班学生为被试,采用SoMi范式操纵社会善念水平,用give-some games范式测量合作行为,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汉族主流文化情境下,社会善念与感知社会善念的水平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合作者的民族类型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高社会善念水平的藏族学生与低水平者的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低感知社会善念的藏族学生,高感知社会善念者的合作水平更高(P<0.05);藏族学生被试无论是与藏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合作,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在环境中,藏族学生的合作行为不受社会善念和合作者的民族类型的影响,但会受藏族学生感知社会善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特点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之间转换的过程称为语码切换。本文概括介绍了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动态加工特点,并用双语言语产生理论解释说明双语者语码切换的心理机制。在评述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