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以《文心雕龙·史传篇》为基础,分立二十四个专题,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角度,“融通中外,参验古今”,对中西史学的诸多重大问题分别加以梳理、比较,使中西史学于比较中显示出各自的发展脉络与体系,同时也以不言之教的中国式学术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史学比较方法。同美国近50 年来中西史学比较取得的成就主要在于比较方法的演进相对比,《史传通说》所蕴涵的中西史学比较的学术思想意义在于转向对新史学思想产生方法的追求,这是美国学者关于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在“中心论”和“异同论”以外的又一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文字学在中国传统学术分工中同音韵学、训诂学同属于小学类,是阅读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经典著作的工具性学科之一。古人读书是非常重视小学基础的,正如张之洞在《书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武器。邓小平教育理论精辟地分析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的转变和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当前,各国已基本形成共识: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