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原乡认同指的是作家对自我精神和生命来源的寻找和构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认同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三三集团”时期对“大中国”信仰的认同,到走出象牙塔后为失落的眷村群体书写历史记忆,直至呈现“漫游者”四处寻觅并无所依归的悲情。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追寻经历了从认同到不认同的流变,展示了作家重塑自我、构建精神家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羁旅与乡愁--试论美国华文留学生文学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华留学生文学滥觞于20世纪60年代留学美国的台湾留学生文群,他们大都经历了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再到美国的双重放逐。前所未有的心灵深度体验和异域生活的陌生,构筑了美华留学生文学丰富的主题涵纳:除了沉重的乡愁悲歌和苍凉的历史感喟之外,还具有和乡土的紧密牵连。美华留学生文学表达一种边缘性的情感和体验而自成一体,成为留学生作家沉郁的乡愁情结的凝结,是对中国文学中乡愁主题的延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在孤悬海隅和自我放逐的历史背景下,台湾现代派小说中的乡愁意识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乡愁文学所能昭示的意义。孤绝感受和乡愁情结互相绞绕,又互相设定限度,共同呈现着被放逐者的心灵症候。白先勇小说中畸变离散的"纽约客"、"台北人",聂华苓、於梨华笔下孤独无根的人物系列,七等生、马森作品中的游荡者,均在不同向度显示出现代派小说中乡愁意识的脉动,共同塑造着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风貌。  相似文献   
4.
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处在巨大变动中的原乡形象,贯穿其间的原乡意识因为作家在不同时空中的原乡体验而多元歧异,其中有对古旧中国破败贫穷的忧惧,有对故乡今不如昔的感伤,又有对重建故乡灵魂的期许,最终落脚在确证自我归属感的原乡认同上。  相似文献   
5.
试论钟理和的原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处在巨大变动中的原乡形象,贯穿其问的原乡意识因为作家在不同时空中的原乡体验而多元歧异,其中有对古旧中国破败贫穷的忧惧,有对故乡今不如昔的感伤,又有对重建故乡灵魂的期许,最终落脚在确证自我归属感的原乡认同上。  相似文献   
6.
林海音的小说依托着与原乡的血脉牵连,以童年回忆与两岸情怀为内核展示个人化的原乡情结,进而勾连起大陆与台湾两个原乡的深切情感,成为一种对当时文学极端政治化倾向的反拨和对文学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林海音的小说依托着与原乡的血脉牵连,以童年回忆与两岸情怀为内核展示个人化的原乡情结,进而勾连起大陆与台湾两个原乡的深切情感,成为一种对当时文学极端政治化倾向的反拨和对文学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