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人说物以稀为贵,职业莫非也是如此?教师太多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里没有教师?以同等的学历而在别的行业工作,那就成了凤毛麟角,而且都挤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教育界人才成堆,很难出  相似文献   
2.
不论教学怎么改革,文言文那一套串讲的方法至今都没变:逐字逐句,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学生为了考试,不得不认真听,教师怕学生弄不明白,恨不得学生把翻译整个都背出来。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单调、机械、沉闷,效率也比较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和”——交融贯通。  相似文献   
3.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段至理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在高中实验班的语文课堂上腾出时间给学生讲授《论语》,除了能达到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一个台阶、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目的之外,还能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为学生们的人生铺一块坚实的基石。把孝悌献给家人。人是社会的,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而构成一定的人伦关系。而“孝悌”则是人伦关系的基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兄弟。“孝”指善事父母,即子女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悌”,即善事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20名高中和18名初中语文选手片段教学的优点、不足。38名选手的片断教学主要优点为落实主体性、体现完整性、明确虚拟性、展示独特性、注重学科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云亦云的陈述、可有可无的拓展、幼稚多余的填充、莫名其妙的解读、残缺无序的跳跃、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共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都是诗歌,且都是古代诗歌;7~9年级61篇,其中诗歌40篇,皆为古代诗歌。虽然大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古代诗歌并未安排为教学课文,古代诗歌分量却可从中看出。《2011年版课标》多处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古代诗歌分教学中如何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应永恒 语文教学总是热闹的,语文教师却最需要冷静.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静下心来“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就能看到我们要“寻”的“那人”——本色语文.其实,我们的语文前辈对此早有定论.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回望从前,思索什么是本色语文?我们先来看看林育老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例片段,然后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归园田居(其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第一首。陶渊明诗歌的语言比较平白。教师们怕教这样的课文,认为那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实在很难看出课前导语所说的"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作用来,也不容易如单元导语所说"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据了解,大部分教师是将《归园田居(其三)》与其后的《使至塞上》合用一个课时上的,还有少部分教师只是疏通性地过一遍,让学生背起来,能对付考试就完事了。这样处理教材,是对教材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把语基教学放到较大的背景中去福建/应永恒这里的语基专指知识短文介绍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我尝试着以大纲“精要、好懂、有用”为指导,将语基放到语文、文化和生活的背景中去,力求教活、教好。一、精要———放到语文中,举一反三出现在课文中的语基偏于孤...  相似文献   
9.
不管关于语文的讨论如何热闹,朴朴实实的语文只管凭实实在在的功夫去真真切切地教。还语文以本真,以本色教人,将学语文用语文的经验心得认认真真地交给学生,将花花绿绿的东西从语文课堂扫地而出,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找回语文的尊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