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我二十多年的“粉笔生涯”中,每当我讲授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时,总是感奋不已。因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他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强烈地震撼笔者的心灵。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我连任丁几届初一“乱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常与这群“差生”在一块生活,不禁会使我怀念起《最后一课》里的小弗郎士了。我觉得在小弗郎士的身上有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六年八月,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先生离开北京,去到厦门大学任教。同年十月,他写下了回忆自己早年在日留学时期生活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但鲁迅先生留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爱国之情仍在洋溢,经久未衰,光彩照人。今天教学本文时,我认为尤应注重用他的感情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燃烧他们胸中的感情之火。为了落实这个方面的教育,我是这样做的:一、拟定一个鲜明的思想教育目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的《教学参考资料》里,都将鲁迅《故乡》(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思想教育目的写作“使学生认识旧中国农村日趋破产,农民生活日盖贫困的社会根源,理解鲁迅先生通过‘我’所表达的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希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感情”、“理解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感情”。但是,这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