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主体间性是现代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胡塞尔为了摆脱"先验论"和"唯我论"的困境而提出来的,已成为西方当代哲学的主要思潮。主体间性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即主体间的互识与主体间的共识。主体间的互识,即交往过程中两个主体间是如何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主体间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纠正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流弊,倡导对话式的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解放了课堂生产力,但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对话等同于问答,课堂变成了老师的满堂问:“活动”泛化为活动课,学生不动不是好课,于是,课堂变成“满堂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变成了表扬,又变成了“满堂夸”。“满堂问”问得学生一头雾水;“满堂动”动得师生疲于奔命;“满堂夸”又夸得学生迷失了自我,分不清是非。语文课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从以前的沉闷、乏味变成今天充斥着假热闹、伪生动、空精彩,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是现代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胡塞尔为了摆脱“先验论”和“唯我论”的困境而提出来的,已成为西方当代哲学的主要思潮。主体间性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即主体间的互识与主体问的共识。主体间的互识,即交往过程中两个主体间是如何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主体间的共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